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并非惊才绝艳 (第1/2页)
第二十四章并非惊才绝艳 一九五五年,在军队中是不寻常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一年开始,实行军衔制。 从前在共产党军队的历史上,是没有这个的,从红军时代到八路军新四军时代,再到后面的解放军,都并没有什么军衔,就是各级军官职务,班排连营之类,那时候听到国民党军官说什么“上尉少尉,上士下士”,就觉得很有意思。 那时候战士们讲笑话说的是:“这些反动派就是有这样的道道儿,什么中校上校的,花头不少,还不是让咱们给抓了?能耐没有多少,官架子倒是足得很,听他们当兵的说,平日里吆五喝六的,哪像咱们共产党的队伍,官兵平等!” 不过如今,解放军也要采取军衔制,毕竟建国了,与从前不太一样,之前几十年主要是破除旧有,如今是新的建设,要制度化、系统化,军队也是如此,要向现代化新型国防军转变,因此便需要军衔制。 随着九月授勋的日子临近,部队里的议论也愈发热烈,无论是出cao训练,又或者是休息吃饭,只要有了一点空闲,干部们三两个人凑在一起,便开始嘀咕,有人还愤愤地把帽子摔在地上,着实闹腾得很了。 师部也是一样的不平静,参谋们忽然间格外热衷于谈心,有空便要扎堆,谈论的时候,手里还拿着文件,仿佛加班加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讨论军衔。 这一天萧子静与两个人谈了话,转身便往顾秋先这边而来,进了房间,把军帽从头上摘下来放在桌面上,重重地呼出一口气,说了一声:“小高,给我倒一碗水。” 他的警卫员小高熟门熟路地去去倒水,萧子静端起缸子,一口气就喝了半茶缸,然后把搪瓷缸往桌子上一顿,道:“这下解了渴,可把我给累死了,口干舌燥啊!” 顾秋先从地图上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说:“政委这一阵子不好过啊。” 萧子静皱眉道:“可不是么,老顾,我和你说,自从这个军衔制的命令一下来,部队里可就开了锅,差不多人人都来找我,来要军衔,我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衔呢,就得听他们说,这一天从早到晚啊,这个揪心,人人都绷紧了脸,一点火星就会炸,看他们这个样子,还以为日本人又打来了。” 顾秋先静静想了几秒钟,然后说了一句:“只怕日本人打过来,还没有这么紧张。” 小高站在一边,用手掩住了嘴,只听到轻轻的“噗嗤”一声。 萧子静本来也想笑,顾秋先难得讲笑话,几乎任何时候说话都是严肃的,不是那么“平易近人”,能够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不过他偶尔也会说一两句笑话,在他而言,其实并不好笑,他是很认真地来讲,表达的是慎重思考之后的观点,然而意外地便有一种喜剧效果,往往让人哭笑不得。 就比如方才那一句,确实是这样,好像战争一样,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战争,虽然不像抗战那样危险,然而却几乎同样严峻,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军衔,生怕低了,相互间比来比去,心里简直好像猫挠的一样,至于担心给提得太高,自己资历不够,这种情况倒是不常发生,毕竟僧多粥少。 萧子静身子往后一仰,感慨地说:“现在革命胜利了,新的想法就来了,都想要胜利果实了,争多论寡,生怕少了一点半点,从前战争时代,是多么的团结一心,不会这样争名夺利的,大家一心想的就只是革命,满心都是牺牲与付出,那是多么纯洁的年代。” 顾秋先瞥了他一眼,依然站在地图前,说道:“嗯是啊,那个时候想的是什么时候给一颗子弹打在脑袋上。” 革命战争时代,每个人面临的严峻考验是死亡,其次就是重伤,或者是给敌人抓了俘虏,那可是要遭受酷刑,一般人顶不过去的,顶过去也落下一身伤残,在这样的危险面前,名利都是次要的,首先是要活下来,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萧子静哈哈了两声,愈发感慨了,是啊,那个时候顾不上这个。 要说战争年代,虽然极其紧张危险,但人的想法相对单纯,如今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胜利了,然而人也都复杂了起来,摆功劳要报偿,贪污腐化虽然都说是“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然而在自己看来,就是刘宗敏,“天下打下来了,该老子享受了”,追赃索饷虽然失之严酷,但还可以理解,抢陈圆圆是怎么一回事呢?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失败就失败在这上面。 停了一会儿,萧子静问道:“老顾,首长有没有和你说,是哪一级衔?” 顾秋先不很介意地说:“不会低于校官。” 萧子静望着他,老顾啊,你真是能和我打哑谜,这句话有必要说吗?据说这一次授衔的基本原则,就是“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红军时代的老同志,伤残不能做太多工作的也就罢了,另外哪怕是文化低,工作水平有局限,授衔也不能低于少校,你是江西苏区时代的老革命,能力不差,自然更加不可能只是少校。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萧子静便离开了,路上远远看到何若冰的影子,萧子静忽然便想到:这个人的军衔,应该是不会遗憾的。 九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举行了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