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6章千禧投资转向(上) (第1/1页)
千禧投资高雄总部的会客区,舒婷刚把台积电、联电、日月光及国泰、富邦的最新估值报告铺展在桌面,一凡的指尖就停在了「泡沫後累计涨幅」一栏——台积电65%、联电58%、日月光45%、国泰30%、富邦泰30%、富邦28%、日月光下有了数字。 「舒行长,从网路泡沫低谷到现在,这几支GU的涨幅已经兑现了科技补涨、金融托底的逻辑,接下来空间不大,我想大部分资金先撤出来。」一凡的话直接且坚定,身旁的曾玉玲立刻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撤资的核心诉求。 一、先对齐:一凡拆解撤资逻辑,「涨到位」是核心理由 “去年投这五支GU,是赌泡沫後市场会先拉科技、再稳金融,现在这个预期已经全实现了。”一凡指着报告里的“未来趋势预测”,逐一分析: 科技组台积电、联电、日月光:利好出尽,短期难突破 这三支GU的上涨,全靠「全球半导T短缺」的风口——现在台积电、联电要缩减成熟制程产能,日月光的先进封测订单增速也将放缓,研报耗费未来6个月涨幅最多5%,与其月光的收益等。 金融组国泰、富邦:稳但不涨,资金效率低 国泰靠保费、富邦靠证券交易量撑着涨幅,但年底的“两岸金融合作政策”还没明确,短期只能稳在当前估值,最多拿点GU息,资金趴在里面的效率太低——“千禧现在需要现金做更模糊的赛道,b如奇摩利的金融布局、更重要的赛道。 舒婷听完,翻出技术面分析图补充:“从K线看,这几支GU都到了''''压力位'''',现在撤确实是高位,再等可能回调。但得注意''''分批卖'''',避免冲击GU价。” 二、再定案:“全撤科技 半撤金融”,平衡收益与风险 三人很快敲定撤资方案,核心是「不贪最後一点涨幅,优先保现金」: 1.科技组:全部清仓,不留底 台积电估价7,000万新台币:分两批卖,下周先卖50%收回3,500万,3个工作天後卖剩余50%,避免单日交易过大拉低价格; 联电估值5,250万、日月光估值4,250万:同样分两批清仓,间隔2个工作日,确保每笔交易都在当前估值高位完成; 目标收回:扣除手续费後,净收回1.64亿新台币。 2.金融组:清仓50%,留50%打底 国泰金估值6,750万、富邦金估值5,250万:各清仓50%,分别收回3,375万、2,625万,净收回5,980万; 保留理由:剩下的50%合计估值6000万继续持有,一是能拿半年GU息预计400万,二是万一年底政策利好,还能赚波短线,避免「全撤踏空」。 「这样算下来,总共能收回2.238亿新台币,加上千禧原有的流动资金,现金储备能到2.5亿以上,完全够支撑後续布局。」曾玉玲在笔记本上算完总额,抬头确认。 三、後交接:曾玉玲牵头落执行,盯紧交易与资金到账 方案确定後,执行对接立刻落地,曾玉玲与舒婷明确分工: 交易执行:舒婷安排第一证券交易团队,按“分批清仓时间表”C作,每天收盘後向曾玉玲同步“卖出数量、价格、金额”,确保每笔交易透明; 资金到帐:每笔交易完成後,资金需在2个工作天内转入千禧「流动资金专案」帐户,曾玉玲安排财务职位即时核对,避免资金滞留; 进度同步:曾玉玲每周向一凡、洪启瑞提交“撤资进度报告”,标注已收回金额、待收回金额,确保决策层掌握动态。 “我明天就把时间表发给交易团队,下周一正式启动第一批清仓。”曾玉玲边说边在手机上设置提醒,舒婷也点头应下:“我会盯紧团队,确保按计划执行。” 四、收尾:撤资启动,为下一步规划铺路 会谈结束时,舒婷把“近期市场热点清单”递给一凡:“里面有几家校园电商、线上支付公司,跟千禧的方向契合,你们可以先看看,後续有想法随时找我。” 一凡接过清单,对曾玉玲说:“先把撤资这件事落地,资金到账後,咱们再细聊怎麽用——核心要围绕奇摩和聊聊的业务来。” 曾玉玲点头应下,手上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执行细节。此刻,千禧的投资转向,从「定调」正式迈入「执行」阶段,而2.238亿待收回资金,也将成为下一步布局的关键底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