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6章 你脑子才被胡桃夹了!(求订阅~月票!)  (第1/3页)
    陶紫确实有点生气了。    本来,在舞蹈设计讨论的时候还好好的。    一开始确实非常愉快。    双方的很多设想不谋而合,进展非常的迅速。    直到来到了其中涉及到中式风格的地方。    两人就开始起了冲突。    要说有冲突,那是常见的。    但李少杰的要求,不仅看不懂,甚至有点迷的过分。    对音乐方面,陶紫并没有指手画脚。    虽然音乐的底子是纯西洋化的,也并没有刻意凸显五声音阶,只不过,多少是有那么一点点朦胧的感觉的。    就像是用外国视角去看中国。    而舞蹈的设计上,李少杰却提出了要求。    不要加中国舞蹈的元素,底子依然是要用到芭蕾,甚至不能用中式芭蕾。    舞蹈动作既要美观,又要有一定的质量,还要在不使用中式舞蹈的基础上,去表达出朦胧的中国风格,但整体的质感还要是往西洋靠。    简单来说,那就是......    你得做一道牛排,但却要吃出那么一点中餐的味道,让人感觉有中国味道,可本质还是要西餐,而且牛排不紧要外型美观,做法与风格还不能是西欧的,得搞北欧的。    然后就是哇啦哇啦的一大堆其他的附属条件。    陶紫越听越上火。    你踏马怕不是在为难人。    真想梆梆给你两拳。    这个感觉,是真的有点像是一个搞音乐的正在对搞舞蹈的,从舞蹈基础上指手画脚。    是,姊妹艺术。    但这跨行业的指手画脚,是真的有点不合规矩。    但陶紫知道,这还真不是李少杰真的逾越。    这种跨半个专业的合作,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因为,舞者,是基于舞蹈本身,去思考整部艺术。    而音乐家,则是基于音乐本身。    这整体的艺术,既不是舞蹈,也不是音乐,而是一种双方的结合体,是一种复合艺术。    舞蹈是为了用肢体表达音乐的,是为了让抽象的音乐形象化。    但从不同的角度考量整体,总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就类似于作者和编剧。    作者可以尽情想象,一切为了剧情服务,但编剧需要考虑到演员能力,现实条件,作者不需要考虑角色对话的信息,可以依靠“旁白”,但编剧不可以,编剧要尽可能的考虑通过对话,神态,表情,道具,去散布信息。    所以,处理上会产生分歧是很常见的事情。    此时,两人便是如此。    “我这么阐述道理,你应该明白了吧!”    李少杰深呼吸几口气。    “我们可以做中国文化的宣传者,但千万不要成为中国风的魔怔人,中国风是好,但不是什么东西加了中国风都好的!!”    “......”    陶紫咬了咬嘴唇。    tmd,道理我都懂。    但你这一大堆的要求,确定跟我没啥仇?!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中国风的问题。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的作品。    这一段的四等分中,描写了一个欧洲上层阶级茶桌上,拟人化了的一段剧情。    西班牙舞曲,代表着巧克力,阿拉伯舞曲,代表着咖啡,中国舞曲,代表了茶,最后,以俄罗斯舞曲,奔放欢欣的特列帕克预示着桌上齐舞的热闹。    几乎所有的要求都很类似。    就是“取其意,去其形”。    md狗b!!    原本这段编舞,在陶紫看来,很简单啊。    就直接搞各自风格的曲子,然后用西班牙舞蹈,阿拉伯舞蹈,中国舞蹈依次,最后用俄罗斯舞蹈结束。    这不就完了吗?!    还可以凸显出各地风情,顺带着传播一点中国文化。    但这人的要求,怎么就拐弯抹角?    “但这样的话......”    陶紫气的胸闷,为难到本不存在的淡淡都开始暴痛起来。    “我就只能先考虑舞蹈动作了,舞蹈动作的要求到时候会非常多,你的音乐或许有很多的细节要改!”    “呵,问题不大!”    李少杰一仰头。    “平庸的作曲家才会受限于编舞的诸多要求!!”    “爷不一样,爷是天才。”    “?”    这句话一出,陶紫好悬没被气死。    好奥。    合着你不平庸,我平庸是吧!!    讲真。    在中芭做编舞,真不是人干的事情。    上面的任务多。    李少杰所说的“中国风魔怔人”,实际上大多都出自于上面。    他们不会从艺术的角度以及专业角度考虑,考虑的一切目的都是基于政z目标。    所以,经常会产生各种“中国文化魔怔人”的要求。    强行要自己加入中国元素。    加不了的,也得加!!    因为这个,陶紫属于是......又被上面施加压力,又被网友施加压力,又得顶着舞蹈团的压力。    这次好不容易感觉自己能自由发挥了。    陶紫却蓦然的发现。    这个反而很适合加中国元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