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音乐_我听《爱情多瑙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听《爱情多瑙河》 (第1/2页)

    我听《Ai情多瑙河》

    这首歌,我是在上海的LoveRadio听来的。我在1997年的2月进入复旦计算机系读博士,当时我没有关心过系的全名,从来都是叫计算机系,2000年2月我去美国做博士後,2002年我考虑签证期满後回国工作,我很喜欢上海,复旦当然是第一选择,於是和复旦「计算机系」联系,结果发现,复旦有了两个计算机系,一个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另一个叫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这是很荒唐的事情,仔细看了看,我当年所在的组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没管那麽多,我就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联系,2003年初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工作。从此以後,我对复旦的计算机系名称特别小心,一定要说全名。後来,从同事间私下聊天中得知,大概2000年,我刚离开复旦,复旦成立了信息学院,其中包括计算机系,这个时候的全名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大概本来的全名是计算机科学系,加入信息学院时改名了,也许因为信息学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复旦的工科,加入的每个系都要突出工科特sE和强调对工科的重视,於是名字中加入了工科sE彩的「工程」,且为了强调科学与工程的同等重要,特地加入一个「与」,通常的系名中b较忌讳「与」这样的字,显得罗嗦且不纯粹。据说信息学院的几个系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大,不方便管理,恰好,系里领导层出现了矛盾,於是在信息学院的主导下,从系里分出几乎一半人组建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或者说就是一个系大致平均分成了两个系,一个系保留原名,另一个系另取一个新名。新名中也有一个「与」,大概一是为了与另一个计算机系保持名称上的对称,另外,如果叫「计算机信息技术」,容易与顶头上司「信息学院」Ga0混。

    但是,对海内外的各界人士而言,由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立时间很短,大部分人的传言是原来的「计算机科学系」分成了两个系,一个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另一个叫「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那时经常让人困惑的是,究竟哪个系是正宗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人当然认为自己才是嫡系传人,但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的人也觉得当仁不让,因为,这个系的人在分系前,更多地主导了老系的领导权。而且,当时计算机技术和学科都处於一个极速进步的时期,大家对未来的走向还不是很清楚,但知道一定要做些变化,谁的变革越大胆,谁就越有前途,因此「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这个本来有写怪异的名称反尔胜过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这麽长的名字,大家很快发明了简称「计科系」和「计信系」。计信系後来还申请了新专业,信息安全,我参加了最初几年的招生咨询,非常热门,分数线远b已有的计算机专业高,社会上的普遍认识是,一个站在计算机专业肩膀上更高一级的专业,当然,这个认识是有问题的。不过那时各个大学、各个系都在求新求变,都在改革、探索中,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所难免。

    大概到了2008年左右,计算机的热度更胜,根据海内外的反馈,因为一个学校里两个计算机系,基本上举世无双,很可能也「空前绝後」,复旦又考虑合并两个计算机系,组建单独学院,将计算机学科做大做强,这个合并到2010年正式完成,名字改成「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记得当时特别强调,没有「与」这个字,鲜明对b的是,合并前特别强调一定要加上「与」。记得学院成立後不久,有次开会,领导详细列举了没有「与」的诸多意义,总之,意义重大。我今天把这段历史写出来,是发现复旦计算机学院现在最新的名字叫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又有了「与」,信息学院改成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复旦真是一个喜欢折腾名字的学校。复旦校史讲,校名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含义。的官方介绍中,居然将这段分家史给省略了,网上也找不到这段历史的一点痕迹,希望自己经历过的历史不被忘记。

    学院成立後,一大举措是从复旦的邯郸本部上海市邯郸路,复旦的习惯简称邯郸搬到距离26公里的张江校区,贴近上海的应用市场。从此,我每天到了张江校区上班。当时,复旦的附属教学机构,b如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等,都在邯郸,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仍然都住在邯郸,只是每天朝九晚五地赶赴张江。复旦大学提供了校车方便老师们,於是,我每天必然坐校车完成一个来回,一共52公里的行程。上海的交通常常有些堵车,这段路程不堵车大约25分钟,堵车则40多分钟到一个小时。我坐车很晕车,我总是想办法在上面睡觉,我发现睡觉的好办法是听点什麽,我的手机当时有个很好的功能,以耳机为天线,可以用作FM收音机,最初我什麽都听,英语、新闻、评书、广播剧等等,慢慢地,我听得最多的是,上海的一个音乐台,LoveRadio,这个台喜欢播放1980、1990年代的老歌,也穿cHa播放一些最新的流行歌曲。不过,我还是喜欢那些老歌。

    记不得过了多久,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有首歌,我听到很多遍了,虽然是老歌,但我年轻时,没有留下什麽印象,或许因为当时不觉得是好歌。好几次我在睡梦中被这首歌打动,慢慢醒来。听歌睡觉有个奇怪的感受,如果这首歌,你喜欢,它能够帮助你静下心来,进入睡眠,但是,如果这首歌,很打动你,它也可能把你唤醒。每次让我梦醒的几乎都是这一段,

    「我不停的追逐那黑sE的幸福

    就像是蒙上眼睛追逐你的路

    我扬起万千风帆告诉你我好孤单

    在幽幽蓝蓝多烦恼多恼河」

    我上网一查,这首歌叫「Ai情多瑙河」,作词、作曲都是熊天平,一个我几乎完全不知道的歌手。1997年发行,我注意到它,已经过去10多年了。实际上,我大约从1997年起,就很少接触和接收新的流行歌曲,我的流行音乐接触史大概从高中到研究生毕业,随後的岁月似乎就一直停留在过去的那些老歌。流行音乐是面向年轻人的音乐,所言不虚,几乎每个人一辈子喜欢的歌都是他年轻时所听所Ai的歌。我最喜欢的歌,以及那些歌手都是我研究生毕业前,即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的,b如齐秦、王杰、罗大佑、童安格、姜育恒等等。换句话说,年轻有梦想,就容易被音乐打动,还有公共生活时,就容易接触到音乐。成家之後,同事之间,不会聊音乐。网上查到後,我有些惊讶,居然还有好听「新歌」被我发现。先看歌词全文,

    「Ai让谁落泪哭成流水不知去向

    往事在每一夜陪伤心人入睡

    Ai怎会疲惫你一去不回

    你的起点也许是我永远到不了的终点

    让我飘飘荡荡

    我不停的追逐那黑sE的幸福

    就像是蒙上眼睛追逐你的路

    我扬起万千风帆告诉你我好孤单

    在幽幽蓝蓝多烦恼多恼河

    Ai怎会疲惫你一去不回

    你的起点也许是我永远到不了的终点

    让我飘飘荡荡

    我不停的追逐那黑sE的幸福

    就像是蒙上眼睛追逐你的路

    我扬起万千风帆告诉你我好孤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