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回到故地 (第1/2页)
沈屹原出食堂后,给他妈打了个电话,问严家祭祖的事。他心里明白,这事他妈不可能不知道,只瞒着他。 严安华没否认。她倒是挺讶异儿子从哪儿得到消息:“谁和你说的呀?” 沈屹原顿了一秒,随口报出个名字:“庞念。”小时候同住在严家祖宅里的邻居,比他大两岁。 “你和念念还有联系呀?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过。”严安华说。 沈屹原避开话题,直接说:“我不想你去。” 严安华正吃完中饭在校园里散步消食:“你严爷爷打电话过来,我不好意思拒绝。再说你外公外婆都不在了,就我一个女儿。修族谱祭祖这种大事,家里总要派一个人去的,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这一支断了。” 他外公只生了严安华一个女儿,严安华又只生了沈屹原一个儿子,要按实际说这一支确实是断了。但严安华还活着就得去,不给自己,也给爹妈挣点面子。 沈屹原知道这理,叹口气心不甘情不愿:“我下周回来陪你去。” “我自己能去。”严安华说。 沈屹原怎么会放心?严家那些人虽不至于是豺狼虎豹,但当初他们俩母子不是没吃过亏。 “我下个周末回来。”他态度很坚定。 严安华拿他没办法,应道:“行吧,回来也好。” **************************** 第二周周五下课吃完饭,沈屹原开车回了宁州。宁州距离万海市200来公里,开车两个多小时能到。 清水镇在宁州市郊区,前几年改成了清水街道。和沿海城市的其他郊区一样,清水街道的大量土地都被开发成新楼盘,还在东西两侧分别建了两个大型商业广场,一派欣欣繁荣的景象。按照规划,清水街道现在是新的区中心。 自打搬离严家祖宅后,乔安华一直住在镇上靠近老街的荣安小区。小区建成十多年,总共八幢楼。刚建成时家家户户都没什么车,楼与楼之间还有大花坛,现在车一多,大花坛拆了一大半改成停车位。就这样,到傍晚小区里的车位就满了。 沈屹原到家四点多,乔安华下班还没回来。乔安华原本前年55岁退休,因为有高级职称申请了延退,做到60岁。她上班没什么事,管管学校的档案室,和其他老师聊聊天,轻松得很。沈屹原觉得这样也不错,总比她一个人闷在家里好。 严安华下班回家拎了一堆菜,梭子蟹、皮皮虾、小黄鱼,都是沈屹原爱吃的。万海市也有这些海鲜,但不如本地的透骨新鲜,沈屹原也没时间自己买菜做饭。 严安华做事细致,洗小黄鱼摘了鱼肚鱼肠,还要翻来覆去洗个干净。沈屹原啃着梨,靠在厨房门边和她聊天。 “你什么时候碰上念念?”严安华问。 “就前阵子。”沈屹原含糊地说,赶紧调转话题,“后天那个祭祖仪式要怎么搞?” “听说从莲湖寺请了五六十个和尚,早上六点钟就要开始,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在家里呆着。明天还要去结锡纸,两三万张,我过去看看帮个忙。”严安华到底头上冠着严家的姓,对这事多少还上了心。 沈屹原轻哼:“严家家大业大,不缺你一个。你上次说眼睛难受,我帮你约了二院的号,明天下午去看下。” 严安华扭过头:“什么时候给我约的?都不和我说一声。我这也不是很难受,去不去都没事。” “都约好了,你可不能不去。”沈屹原将吃剩的梨核扔进垃圾桶,转头掀起锅盖看了眼螃蟹熟没熟。 去看就去看吧。严安华学校医保报销比例高,看医生倒是不需要心疼钱。 沈屹原说完看病的事,走出了厨房。严安华突然想起没问完的话,转头喊道:“哎,念念现在长什么样了?结婚了吗?” “没问,太匆忙了。”沈屹原脚步溜得快。他就大学毕业时见过一次庞念,后面互相加了微信,就没联系了。庞念基本不发朋友圈,他也不知道她现在怎样。 沈屹原的作息挺规律。晚上十二点前睡觉,早上七点起来,从大学到现在基本雷打不动。科研狗们没什么休息日,沈屹原那天晚上在家里帮文柏改论文,改到11点半,扑到床上睡觉。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沈屹原已经坐在了老街菜场的杨氏牛rou面馆吃早餐。杨氏牛rou面开了三十来年,只在早上中午卖。因为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