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三章 调任地方  (第2/2页)
    好在杨铭知道,杨坚和独孤伽罗对这种事情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宇文智及又不像刘居士那样,敢跑到未央宫大言不惭。    何况宇文述眼下还兼着左武候大将军一职。    他的大将军是靠军功赚来的,刘昶的大将军是靠和杨坚关系好混来的。    总之,关陇贵族只要不是谋反,凡事都好商量。    离开春游驻地,用了一天时间返回大兴。    刚好是傍晚,杨达应该也下班了。    徐景拿了拜帖递给杨府管家,不一会,刚刚换上便服的杨达便出来迎接。    杨铭是郡王,按照大隋礼仪,出身宗室的杨达也是需要行礼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人家心里会把你当回事。    但是既然老爹让自己来找对方,说明两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被领入府中之后,杨铭让徐景他们在门外等候,自己则在会客室向杨达阐明此番来意。    “原来如此,”    已经年近五十的杨达,听完之后捋须笑道:    “宇文智及的案卷,下官还未见到,不过请殿下放心,卷宗一到门下省,下官必定按住不发,拖上几个月,这件事就不会再有人问了。”    嗯......很符合大隋国情......地道的人情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潜在规则。    “那就有劳杨大人了,”杨铭也不拖沓,起身就走。    干这种事情,他不是很喜欢,如果真的是为蒙冤之人洗刷冤屈,他到乐意帮忙,至于二狗子,我呸!    当天晚上,杨铭在晋王府住下,本想着赶了一天路早点睡吧。    谁知道李靖竟然找上门来了。    做为长安县功漕,李靖消息灵通,自然知道杨铭傍晚返回了大兴,于是骑了一匹快马就过来了。    “右仆射大人的意思,是让我外放地方,到马邑做个郡丞,我已点头,正想着如何去南山与殿下道别,没想到你却回来了。”    书房内,只有杨铭和李靖,一个十二岁的小子,一个二十七八的小伙儿,似乎本不该有如此正经的谈话。    杨铭皱眉道:“吏部已经定下了?”    “这倒没有,只是右仆射大人口头跟我说起过,”李靖呷了口茶水道:“不过我已经答应,应该也就这几天的事了。”    马邑郡山西朔州处在边境,基本与突厥接壤,不是什么好地方。    杨铭倒是认同李靖的选择,虽然从长安县调到边境,如同从西安未央区调到了山西朔州市,绝对属于是下调了。    但是李靖继续留在大兴,也是不好往上升的,大兴的官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少子弟排队等着呢。    而李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个舅舅虽然厉害,终究是属于军方,能在军中给他谋个实差,行政上他们就说不上话了。    “你是杨素的门生,地方官员是由吏部任命,高颎那关好过吗?”杨铭问道。    李靖摇头:“还不知道,不过吏部尚书牛弘牛大人,倒是对我印象不错。”    杨铭微微点头,他知道杨素和高颎是死对头,而他们两人的管辖各有不同。    尚书左仆射高颎,管着礼部、兵部和吏部。    尚书右仆射杨素,管着工部、民部和刑部。    按大隋律,州刺史以上,由杨坚直接任命。    郡太守、郡丞、郡尉由吏部直接任命,    而主簿、功曹等佐官,均由郡太守自行任命。    高颎不点头,李靖哪也去不了。    既然外放,还不如去自己的地盘,杨铭是不会轻易放走李靖的,    “靖兄可否考虑,去我的河东郡呢?”    李靖楞道:“河东郡已有郡丞,我如何去得?”    “这是小事,”杨铭笑道:“我立即修书送往吏部,请将河东郡丞调任它地,这不就给伱空出来了吗?”    李靖笑道:“殿下既有此意,靖岂有不从?”    “就这么说定了,”杨铭大喜:“靖兄等我消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