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_15:争风吃醋(,,修罗场,婶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争风吃醋(,,修罗场,婶侄,)。 (第1/2页)

    建武十年,十一月十日,冬至。

    前线战事吃紧,秦寅传了家书回来。

    书信中言,他和世子都安然无恙,家人不必担心。

    只是这次北伐恐怕要让陛下失望了,霍英势如破竹,我军损失惨重。

    丞相和大将军已经书呈陛下,由陛下定夺是撤兵还是继续和闫军纠缠。

    南楚军队已经退回了淮水以南,勉强站住了脚跟。

    秦皎看了信,有些担忧。

    根据顾怀进在练湖清谈会那日的说法,霍英不好对付他早有预料,但没想到他爹和大将军居然主动提出撤兵。

    看来霍英的强悍,远超他的想象。

    此外,秦相还给远在宣城的妻子赵嘉瑶修书一封,让她在宣城再留一会,不着急回建康。若是陛下迁怒他和赵晗,她留在宣城还能和赵家合谋替他和赵晗活动活动。

    元昭帝轻易不会对秦家出手,秦家的势力太大了。元昭帝是靠着秦家上的位,江左的朝廷全赖秦释、秦寅二人才得以建立。可以说,没有秦家,就没有南楚。

    时人戏称,秦家是半步天子。

    事实的确如此,无人敢置喙。

    要知道,当年任荆州牧的大司马秦寅叛乱,拥兵逼宫,战败后被斩。除了他们那一支的,秦家的其他旁支子弟并没有受到牵连,甚至他的亲弟弟秦寅如今还是好好地当着他的丞相。

    那可是谋反,诛九族的罪,秦家其他子弟却没有受牵连,可见元昭帝有多忌惮秦家。

    画堂秦家诸兄弟子侄之间也时有矛盾,甚至兵戎相见,相互杀戮——如北楚将倾时,拥立南山王夏侯昭的秦源杀拥立西蜀王夏侯故的秦班,秦源之子杀秦班之弟等。

    而当初秦释欲反,秦寅其实是隐隐支持的。不过秦寅向来审慎,他知道中原向来重视正统,他和秦释在人臣之位,权力揽的再大也只是臣。那些世家不仅不会置喙,还以他们为荣,毕竟他们就代表着士族门阀的最高峰,代表着士族是南楚的中流砥柱,地位不可动摇。可若是他们在江南谋反,就变成了乱臣贼子,顽固守旧的士族未必还会追随他们。

    秦寅必须慎之又慎,所以他在元昭帝和兄长之间摇摆不定,两边都加以安抚,实则作壁上观,静待局势明朗。

    后来,秦释出现败迹,秦寅果断地放弃了秦释。

    他还要保秦家一世荣光。

    而元昭帝,他还需要秦寅帮自己稳住江左的士族,自然不会过于为难秦寅。

    是以,秦家内部之间虽有矛盾,以秦寅侪辈为主导的秦氏家族势力仍然是十分牢固的。

    一时风光和一世荣光,他们还是拎得清的。

    尤其是,秦家和四大世家的沈家、赵家都有姻亲,并且也与皇室有联姻。

    可以见得,秦家子嗣只要不过于混账,都能享一世荣华,况且秦寅的儿子个个都是年少成名的英才。

    长子秦岫,骁勇神异,从小跟着大伯秦释学习军事兵法,有大司马遗风。

    次子秦皎,雏凤清声,舅舅是江左第一才子沈涧琴。沈侍中称,皎之才,青出于蓝。

    三子秦曜,力能扛鼎,天赋异禀,是武学奇才,只不过有大哥在上头压着,他的名号没有前那么响亮。大伯秦释倒是私下说过,秦曜以后未必不如秦岫。

    幺子秦谧,有慧根,过目不忘,犹善奇甲,是国师周道子之徒。

    秦家个个都是人杰,唯一一个混账,就是秦寅庶出的三弟——秦羽。

    目前来说,除了秦羽,秦家都是铁骨铮铮的男儿郎。

    但愿秦羽的儿子们长大以后别继承他们爹爹的混账。

    而混账的都亭侯,趁着冬至,决定表现一下自己的家长风范。于是把家里的人都喊出来,设了家宴。

    三日前安婉带着大儿秦彤去庙中祈福,过几日才回来,秦羽旁边的位置就由李婴娘和她生下的小儿子秦宝占了。

    秦羽不在意那些礼数,趁自己丞相二哥不在,连房里的某些妖魔鬼怪都安在了宴会上。

    若非如此,秦皎还不一定来呢!

    他本来就看不上自己这个三叔,不过白卿云也会在“家宴”上出现,这就有意思了。

    于是秦皎拉着秦曜应了秦羽的邀请。

    主位空着,留给没回来的秦相。

    右边席位上,依次坐着秦羽、秦皎、秦曜。

    李婴娘和秦宝与秦羽共一席。

    秦羽与秦皎之间还有一席为空,是留给大哥秦岫的。

    而左边席位上,依次坐着秦羽的两位两房小妾。

    都亭侯这个爵位虽然是个虚职,却也让秦羽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