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篇日记 (第4/7页)
感 上午,出门在家附近闲逛一圈。今天有点阳光,暖暖的照在脸上,有一种朦胧的舒适。就在我家附近有一处高档住宅,现在已经完工,静静的耸立在街边。这里的住宅一套至少要500万元以上,和街附近的低矮旧房遥遥相望。街上走过的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骑绝尘的外卖小哥和类似我一样的普通居民。不知道每个人看见这些宏伟大厦会作何感想,或者也会心底踟蹰,暗暗羡慕。 我常想到底幸福感来自于哪里?这些外在的物质财富真的能给人带来幸福吗?或者财富的主人也有难以倾诉的苦恼?10多20岁时,我也曾梦想过有一天能锦服华美,宝马香车,但现在我更在意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幸福感来自于哪里?她来自于人的内心。下午5点钟,日暮沉沉时飘过的饭菜香;走在路上邂逅一个熟识或者陌生的人,相互一个浅浅的微笑;穿过一条斑驳的小巷,传来一段神秘悦耳且舒缓的乐曲,刚想听清楚,转瞬已找不到头绪。这些不都是幸福感吗?或许对有些人来说,这样的幸福感来得太廉价,但我们不正是靠着这一个个的小幸福来治愈我们早已伤痕累累的内心吗?我们已疲惫不堪,我们不需要匕首和铠甲,我们要的是初春时的小雨淅沥和雨后的那一抹霞光满天。我们都曾看见过晚霞彩虹,无论你承认不承认。 话说回来,任何的精神上的追求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城市中不起眼的破旧公寓可能就是农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我们不能贫穷,这个国家不能贫穷,贫穷不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哪怕它有某种特别的诱惑力。我们不羡慕物质的充裕但也不去诋毁,我们心平气和的享受生活的给予。放下执迷,我们能更加愉悦;摆脱愚昧,我们更加聪颖。只要不断的追寻,谁又敢说谁会沦为不幸,毕竟,我们都曾那么努力。 明天又是星期一了,又一个新的开始。 2022年9月26日 创建时间:2022/10/54:20 标签:宗教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成功减轻5公斤。毕竟,我本不是大体重的人,减重5公斤并不容易。从明天开始要从减体重变为稳体重了,希望我能长久保持这个状态:体态轻盈,不再臃肿。莫先生鼓励我吃素信佛,关于吃素信佛这件事,我本不排斥。吃素,我能够接受,动物的rou体就让它安然吧。我管不了别人的嘴,但能管自己的。就只是有点担心长久吃素,营养能不能保证,看来以后要多关注这方面。至于信佛,似乎也能够接受。我好像还算是有点佛缘的人,至于有没有慧根,但看天意。10年前,我曾在大慈寺做过一段时间的义工,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佛寺能给我清净的感觉,而吃素能让我内心安详。后来,文殊院我也是常去的,只是每次去就只是到处逛逛,看虔诚的善男信女礼佛随喜,这让我感到他们都是有信仰的。我不太喜欢去跪拜神佛,我只是静静的去感受宗教的召唤和启示,我是孤独且寂寞的。 在韩国的时候,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学校附近的教会:一是为练习口语听力,二是可以扩大朋友圈。教会里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大多是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教会在礼拜结束后,会安排几个韩国人教我们韩语,虽然形式大于内容,但诚意是有的。中午还会提供一份免费午餐,但我想单单是为了免费午餐来教会的人是没有的。有一次,在教会门口,保安不让我进去,他说中国人不能进去。这种公然的歧视虽然少见,但我曾感受过。基督教很高级,只是多少有点洋气,而佛教似乎更适合中国人。文殊院的斋饭我去吃过几次,感觉还好,是符合我胃口的。以后多自己做饭吧,想吃什么,自己选择,虽然没有rou类,但一样可以抚慰五脏庙。 今天最开心的是我的体重降了下来,看来,不懈的坚持总会有回报的,我们都曾这么经历过。下午的时候,去家乐福的快鱼专卖店,买长袖外衣和长裤。我不是一个喜欢买衣服的人,现在我的衣柜里的衣服有几件还是读大学时买的,离现在20多年了。但这些衣服并没有破烂,成色还好,我舍不得扔掉。回家后,莫先生又开始对我洗脑,他给我讲了一个离奇遥远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我的来历。但这个故事太过离奇,令人难以置信。末了,莫先生告诉我他讲的这些未必全是事实,但也未必全是假话,这让我茫然。我的大脑的脑洞远没有莫先生那么大,他的故事只能让我寂然无语。 星期四要去精神科复诊。我大概每隔几个月会去复诊一次,这一次算拖得久的。每次去也就是问问近况,讲讲大概的判断,最多一句话就是:继续观察。每次复诊不超过10分钟就结束了,其中还包括写病历,开药,其实说不上几句话。这样也好,至少判断我是平稳的。 2022年9月27日 创建时间:2022/10/55:03 标签:网络文学和爱情 记得读大学时,看过不少网络文学,比如《北京故事》《新生第一年》等等。这些网络大都是以大学为背景,而我那时正好在上大学。其中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读完《北京故事》整个人好像都陷进去一样,好几天才恢复过来。当然这部也很有名,电影《蓝宇》就是根据这部改编的。我喜欢刘烨这位演员,但我一直觉得他并不像蓝宇。刘烨是粗犷的,而蓝宇是江南般细腻多情的。后来听说《北京故事》的作者原来是一位女性,我不禁有点感叹:她有一颗包容感性的心。 对于兄弟我觉得并不违和,就像有人是左撇子,有人习惯用右手一样,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左撇子也不会要求所有人都是左撇子,同理,习惯用右手的人为什么要去挑剔自己的兄弟?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生在同一片屋檐下,呼吸着相同的空气。 至于《新生第一年》,它让我感受到纯真的校园恋情。我在大学之中,并没有过一段感情,只是我是向往爱情的,哪怕这对我很难。年轻时其实不懂爱情,我们有的时候可能只是浮于表面。到老了觉得爱情的珍贵,却已是年华已逝,青春不再。年轻时觉得爱情是卿卿我我,到现在更觉得爱情是相互陪伴和内心深处的那一丝挂念。不是没有你我不能活,而是有你在我是有归属感的。这样的爱情褪去华丽的外衣,但更真实,更暖和。看见自己的爱人对自己露出微笑,那是三九严寒里的暖冬;看见自己的爱人因为自己的窘迫而难过,就会觉得事情原来还没那么糟。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只有找到他,我们才能彼此依偎,而依偎本身就是两颗灵魂的相互安放。这辈子,我不会结婚了,我不想去欺骗一段感情,如果这也算是一段感情的话。我的爱人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配偶,而是一个心灵的寄托,这个寄托可以存放下我的灵魂。 2022年9月28日 创建时间:2022/10/55:37 标签:道路 还有两天就是国庆节了,这是我人生中度过的第四十个国庆节。成都的主要街道都挂上鲜艳的国旗,给这个城市增添一点节日的气氛。我常在想,这个国家的多灾多难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从古代开始,中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