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共洪和合 (第2/3页)
个同样四个字的腰凭,这四个字与其他两个词汇都被以极粗黑的铅笔圈画,这两个词汇是天地会的别称「三点会」与「洪门」。当我看到有关这个腰凭的叙述时,惊讶得肾上腺素上升,心脏跳动加速。 这个腰凭竟然与我口袋里那个令牌上镌刻的字一模一样,「共洪和合」。最令我震惊的是关於这四个字的记载,「刻有这四个字的腰凭,由天地会总舵主保管,也算是总舵主身分的印记。」 「共洪和合」是天地会总舵主的令牌?难道说真如何昊雄教授所怀疑,陈文钦教授就是现任的天地会总舵主?还是说这个令牌只不过是陈文钦教授所收藏的文物而已。 书中还提到,天地会为什麽又称为「三点会」或「洪门」?这与「共洪和合」也有所关连,严格说来是与「洪」这个字有关连,天地会创立的目的是要「反清复明」,明朝开国皇帝的年号是「洪武」,而「洪」字三点水。 我不动声sE地阖上这本《清代天地会源流考》,但刻意不把它与其他书籍混在一起,打算待会外借这本书,闲暇时再详尽其余部份的内容。 我接着把杨英所着的《从征实录》这本书递给了毓璇。身为中文系的学生,对於文言文,毓璇是不成问题的。 《从征实录》一书,是杨英自永历三年西元一六四九年至永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为止,这十三年来跟随郑成功南征北战的亲身经历,算是杨英的日记。我认为这是研究郑成功历史最直接的史料,其他的史书大多是考证後的第二手资料,唯有此书是第一手资料。以统计资料的分类来说,就是指直接调查而得的资料。 「给我这本书做什麽?」毓璇问。 「我打算查查永历十二年发生了那些事,想麻烦你帮我看看这本书的记载,我看另外这两本《台湾通史》与《台湾外记》。」 《从征实录》只写到永历十六年四月,对於调查郑克臧夫妇埋葬地点并无帮助,但如果只想知道永历十二年发生了什麽事,这已经太足够了。 「这对寻找凶手有帮助吗?」毓璇问。 「我想没有。」我说。 我不晓得怎麽跟毓璇解释,都已经发生这样的事了,我却还想着何昊雄教授曾提及的「日月之护」宝藏,所以也就没有再多说什麽。而毓璇也没有继续追问,拿过书就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毓璇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书对我说: 「你看!你看!真的像何教授讲的,郑成功有像海盗一样,向做生意的商船收过路费耶!」 我凑了过去,那段记载是关於郑成功封锁台湾周围海域,让世界各国的船只无法到台湾通商,荷兰的台湾长官揆一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派遣何斌向郑成功进贡。 杨英《从征实录》:「六月,藩驾驻思明州。台湾红夷酋揆一遣通事何斌至思明启:藩愿纳贡和港通商,并陈外国宝物,许之。因先年我船到彼,红夷每多留难,本藩遂刻示传令各港澳并东西夷国、州府不准到台湾通商。繇是禁绝两年,船只不通,货物涌贵,夷多病疫。至是,令斌求通年输饷五千两、箭柸十万枝、硫磺千担,遂许通商。」 「藩」指的就是郑成功,郑成功以「藩」自称,所以杨英在《从征实录》中也都是这麽称呼他的。 毓璇和我相继找到《台湾通史》与《从征实录》两书中关於永历十二年的记载。 连横《台湾通史》:「十二年春正月,…乃议大举,往复南京。七月,以h廷为前提督、洪旭为兵官、郑泰为户官,留守两岛,部署诸将。排力士身披铁,画以朱碧彪文,留其两目,执斩马大刀,陈於行首,但砍马足,号曰铁人,望者以为神兵,左虎卫陈魁统之。甲士十七万、习流五万、习马五千、铁人八千,号八十万,戈船八千,扬帆北上。至浙江,克乐清等县。次於羊山,为飓所破,飘没八千余人,幼子睿、裕、温皆Si。乃泊滃洲理檝。」 杨英《从征实录》:「十二年戊戌,二月,藩驾驻思明州,吊各提督统镇班回思明,选链征剿。…遂行冯工官传督造陈启等,日夜制造披挂铁面,专意为之。…另设一大石重三百斤于演武亭,将选中者,藩亲阅令其提石绕行三遍,提不起者,虽选中不隶入。」 两本史书的记载差不多。永历十二年初郑成功决定北伐,接着展开备战,打造了铁人铠甲并成立铁人部队,在该年的七月挥军北伐。《台湾通史》另外还记载了「羊山海难」,但两本史书都没有关於日本资助军锱的记录。 我推了推鼻梁上的黑sE胶框眼镜,继续翻阅了江日昇撰着的《台湾外记》。 江日昇《台湾外记》:「顺治十五年,戊戌,附永历十二年,成功调南北征各提镇舟师回厦。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C演,各以五百斤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五千人。画样与士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而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粧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月给饷银三两,有功者,擢为营将。令左虎卫陈魁统之。」 与另外两本史书记载的一致。永历十二年二月郑成功准备北伐,於是着手建立铁人部队。 江日昇《台湾外记》:「…遂大整兵船,以中提督崇明伯甘辉为前部先锋,统左虎卫魁铁人五千,护卫兵一万,…兵四万,为合後,号称舟师一十万众,航船北上。…」 铁人部队参与北伐! 江日昇《台湾外记》:「顺治十六年,己亥,附永历十三年六月,陈魁统铁人b栅,守银山将见之,骇然不敢出战,惟齐S之,箭不能入铁人冒Si而进,栅遂破…。」 铁人部队建功!该不会郑成功就是利用日本资助的军锱打造了铁人装备吧?或者说郑成功从日本那里获得的军需就是铁人铠甲? 我把《台湾外记》有关郑成功逝世的那段记载指给毓璇看。 江日昇《台湾外记》:「五月朔日,成功偶感风寒。但日强起登将台,持千里镜,望澎湖有舟来否。初八日,又登台观望。回书室冠带,请太祖祖训出。礼毕,坐胡床,令左右进酒。折阅一帙,辄饮一杯。至第三帙,叹曰:吾有何面目见先帝於地下也!以两手抓其面而逝。」 毓璇边看着原文记载,我边补充说: 「我还看过有的史书说是自斫其面而Si或嗫指而Si,斫就是以刀斧砍削。不论那种说法,都指明郑成功是自残而Si。我个人是b较倾向自斫其面而Si啦!因为不论咬手指或抓脸皮,是会受到伤害,但应该不致於造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