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先揍师弟开开胃) (第1/2页)
栖凤山作为修真界不可撼动的存在,不在于山上有多大的宗门,有多少能够移山填海的大能。而在于,栖凤山上有当世唯一的一位丹圣。 丹修成圣,其炼制的圣丹,可让一个普通的炼气期立地飞升。修真者几万年就出了这么一个活的丹圣。 半月前,栖凤山开启封山大阵,隔绝了所有往来。 明面上的说法是,丹圣要闭关炼制圣丹,不容任何人打扰,实际上,只有自己人才知道,丹圣是外出寻找灵药时,误入一方天道秘境,并发生了冲突。 丹圣被天道秘境吐出来时,已是奄奄一息,所幸大弟子得他真传,不眠不休半个月,总算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只是,修为却回不来了。 在大弟子的不懈努力下,丹圣勉强保住了灵根,然而修为却停在了炼气期,只比引灵入体强上那么一点。随便一个宗门里刚刚修炼的小修士都能将其打趴下。 是以,在丹圣恢复之前,栖凤山绝不会再开山。 丹圣大弟子傅连溪,在终于放下心弦,得到充足的休息后,才慢慢开始了他的秋后算账。 首先,他将四位师弟喊到院中,让他们光着屁股跪了一整天,期间四人不停地诉说着各自在这段时间里的懈怠,直到四人将师兄不在的日子里所犯得过错一一反省,他们的师兄才大发慈悲的结束了他们的跪省。 然而,四人并不敢放松。 栖凤山的规矩,省而不罚,不如不省。省而后罚,才能真正做到深刻反思,惩前毖后。 “你们还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傅连溪凉凉道。 四人屁股一紧。 “我走之前,有没有告诫过你们,师父生性唯我,不避风险,让你们多多看顾,时时劝谏。”傅连溪凛然道,“结果你们就是这么看顾的?” “师父那个德性,说一不二,我们要敢唱反调,还不被打死啊!”小师弟不服气道。 “掌嘴。”傅连溪冷静道。 小师弟虽仍不服气,但还是不敢忤逆大师兄,于是心一横,“啪”的给了自己一巴掌。 “劝了,师父不听,那是师父的错。怪不得你们。”傅连溪话音一转,“但是你们身为弟子,因为害怕责罚,就任师父胡作非为,是为人弟子该有的态度吗?”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诤之。”傅连溪道,“尔等明知师父此行甚危,非但不行劝谏,还替他隐瞒,招致祸患,实属不忠不孝之徒!” 修真界最重师徒孝道。 一个不忠不孝压下来,四个人登时大气也不敢出。要知道,在修真界,师父可以随意打杀徒弟,而徒弟若敢对师父不敬,哪怕是无心之言,只要得不到师父的谅解,修真界共诛之。 因为,没有师父,就没有徒弟的长生途! “师兄我们错了!”四人赶紧认错。 徒弟不孝,即便侥幸逃脱,飞升的天劫也会叫他知道,什么叫做尊师重道! 傅连溪指着一条石凳:“趴好。” 四人不敢磨蹭,争先恐后地趴了过去。生怕慢一步,他们的大师兄不顾师兄弟情义,杀他们以谢师恩! “师父昏迷了半个月,我也不为难你们。”傅连溪走到他们身后,“后头半个月,你们就躺在床上吧。” 四人惊恐地转过头。 大师兄???你在说什么笑话? 他们四个中境界最低的小师弟也有元婴修为了,能把元婴修士打得半个月下不了床,那是何等的恐怖! “转过去,挨打的规矩还要我重新教吗?” 四人顿时不敢再乱动。 傅连溪念动口诀,霎时召唤出四个分神,按照四人的修为境界一一对应,依次为炼虚初期、化神中期、化神初期、元婴后期。 不是傅连溪不想亲自动手,实在是他的境界太高,已是半步大乘,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将人打死。如果刻意留力,那对他皮糙rou厚的几个师弟来讲又如同挠痒痒,起不到作用。平日里几个人犯错不在一堆,傅连溪尚且还能压制境界与他们讲道理,今日四个人齐上阵,饶是傅连溪,来回折腾修为也是一件很费神的事。 毕竟,他等会儿要做一件很疯狂的事情,没有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状态,实在是很容易出师未捷身先死。 四个分神各自站在四人身后,拿出家法就开始往分配到的屁股上招呼。 为了降低神念的消耗,傅连溪分出的四个分神没有意识,宛如一具具傀儡,只知道要将眼前的屁股打得皮开rou绽,半个月下不了床。其余的,再没有了。 板子机械般地落下。 四个人咬着牙,一声不吭。 栖凤山的规矩是不禁止挨打的时候乱哭乱叫的,只要不躲刑,不乱动,即使你叫破了天,也不会因此遭罪。不过几个人加起来都是上万岁的年龄了,在外头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本来犯了错还要被扒了裤子打光屁股就很难为情,再乱叫的话,岂不是丢死人了。 是以四个人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改掉了乱哭乱叫的习惯,哪怕被打到屁股开花,也不肯再叫一声。至于流泪,那更是早八百年前的老黄历了,就算是修为最低的小师弟,在他结丹之后也不会再因为挨打而哭了。 傅连溪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没有看几个师弟。 他望着隐藏在云雾中的栖凤山顶,握紧了拳头。 “师兄……呜。” 不知过了多久,四个人开始露出声声呜咽。伴随着板子击打屁股的脆响,好似一场鸾凤和鸣。 无情的板子接连落下,四个人还是撑不住了。 一边哭一边求饶,却仍旧不敢乱动一下,几千年来的规矩早已刻在他们的灵魂上,即便身死,也不敢逾越一步。他们甚至连想象都不敢想。 傅连溪对他们的鬼哭狼嚎置若罔闻。 在栖凤山,训和教都是在反省阶段就完成了,之后的受罚就不会再进行任何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