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2 (第1/2页)
荆湾的气候热上许多,他们携带的行李里大部分衣物已经不适合这个时候穿了。翌日,周锦宗便让严志鑫来带着他们四处转转购置用品。众人一边熟悉街道,一边听严志鑫汇报这段时间他在荆湾的工作。 严志鑫带着爱人陆云和儿子如嵩到了荆湾寻得住处后,先花了半月的时间摸透了当地人的喜好和习惯,周文禄给的资金很充足,还为他联系了一些有过交情的当地富商,前期进展虽不是完全顺利,但也比普通白手起家的商人容易太多。 严志鑫招的人也老实肯干,这几个月下来,在热闹的商业中心和交通发达的路段已经各有几家成型运转的周家门铺,账目库存交接之后便可全数交给周锦宗他们来做。 周锦宗本欲给他个要职,但严志鑫拒绝了,选了个离家最近的脂粉铺做掌柜,理由是要多陪陪孩子,教导孩子说话走路。周锦宗对他儿女情长的感性很不解,严志鑫却意味深长地笑着说了一句“你不懂”。 周家现在分处两地,正是缺人是时候,既然已经看到了严志鑫的能力,那得把他拴住才是。因此,虽然严志鑫的态度很是洒脱,但周锦宗并没有如他所愿,将他放在如此普通的位置上。 没过几日,原本巡宁的下人们就乘船来到了荆湾码头,比起忙于工作的老二老四,老三周康毅和玉秋相对清闲一些,考虑到可能会有周文禄的口信,两人便一同前往了码头接人。 出乎意料的,这行人的领队并非老管家令伯,而是宅子里的大丫鬟妙莺。 妙莺下了船,见到三少爷,便将周文禄的信交予了他,主动道:“令伯说,他年纪大了,不愿离开巡宁,大少爷身边也不能没人照顾,周虎对管家一职也很熟练,少爷们可以培养他。大少爷也答应了,这是大少爷给我的信,让我到了荆湾第一时间交给少爷们。” 周康毅接了信:“令伯留下来照顾大哥,反倒把你也送过来了?他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哪有那么多精力,大哥怎么不留着用惯了的人?” 妙莺道:“大少爷说,宅子以后也不安全,女子和双儿尽量离开,让我来这边,同采云一起,负责照顾六太太。” 玉秋出声询问:“大少爷那边情况如何?” “回六太太,宋家那边还未有动静,大少爷那边一切从前。” 玉秋心中仍旧不安,但确实无计可施,闻言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周康毅把信收好,扫过前面这一圈仆人,谨慎敲打一番:“今日我先带着大家熟悉一下去周家的路,往后大家在这里,需得一如在巡宁,恪尽职守,好好做事,若是发现偷jianian耍滑的、存有二心的——荆湾比巡宁还多一条路,还能把人发卖到海外去,一出去,那这辈子可都回不来了。” 有了一批用惯的老人过来,加上周虎也确实能干,新周宅的运转迅速步入正轨,这下起居琐事几乎不需要周锦宗他们cao心了。 周文禄给的信并不长,敷衍的寒暄之后,写的都是在荆湾未来的发展目标,最后宽慰了大家几句,让大家放心。然而还不得他们寄出新的回信过去,宋岳堂与谭锋来开战的消息就犹如山洪倾泻,迅速占领了各种报纸、广播,将众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荆湾不少与谭锋来有过交流的商贾都收敛起来,生怕被宋家安插在警局的人抓到把柄安上罪名。这时候在荆湾迅速崛起的周家就显得格外显眼。 周锦宗他们并未隐藏身份,稍有关系的一打听便能知道,他们本家是椿城周家,在巡宁也有一番事业,而今迁到荆湾,多数人只当他们是要三地一同发展,其中更有能耐的一批,知道了他们当家的大少爷现在仍在巡宁,再一联想那可是宋岳堂的老巢,顿时将这新来的周家,视作宋岳堂那方输送过来的了。 于是,“新来的周家背后有宋岳堂撑腰”的谣言在荆湾不胫而走,荆湾一时间竟没人敢立刻出手动他们。阴差阳错之下,倒是给周锦宗他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各种生意进行的十分顺利。 在外人看来,这周家事业蒸蒸日上,俨然在荆湾迅速扎根,博得了一席之地。然而即便如此,周家内部的气氛也异常紧张。 周文禄自然晓得家人忧心,书信电话时不时来上一通,内容均是报喜不报忧,只为缓解大家的焦虑。可惜他人远在千里之外,每每有了新消息,又令众人担忧时差之中是否会突生变故。 周康毅不需要管理这些事,他每日在外,结实了一批名校老师学生,具体做些什么,其他人并不太清楚。周承明年纪最小,即便工作劳累,周锦宗对他很是照顾,时常还要令他休息。 情绪异常最严重的,还是要数周锦宗。 他猛地“被迫”肩负起了引导周家的责任,整个人如同一根持续绷紧的弦,一边cao心铺子营业和新品研发,一边紧张前线战事和巡宁动向,一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